每年的農曆十一月十五,是屏東高樹鄉泰山村的馬卡道族人年度祭典的日子。這個屏東平原上唯一較為完整保存的平埔族祭典,從一早開始的﹁祈雨﹂,到晚間公廨前的﹁跳戲﹂,整個夜祭的舉行,讓舊名﹁加蚋埔﹂的泰山村馬卡道族人整個動了起來,投入一場尋根探源的祭儀當中。
加蚋埔的夜祭,最珍貴之處就在於她至今仍未曾間斷的祈雨祭儀,不僅獨步屏東平原,幾乎也是全台唯一保留祈雨祭儀的平埔族部落,說她彌足珍貴,真的一點也不為過。
整個南台灣的西拉雅族系統中,有著一則跪地祈雨的古老傳說,根據民俗學者劉還月的田野調查指出,族人曾經遭遇七年苦旱,阿立祖顯靈托夢,要族人跪地懺悔,祈求雨神下雨。顯然祈雨的儀式與活動,早已是西拉雅族長久以來與生活習習相關的古老風俗。
活動當天一早,族人依循古例趕著牛車從四面八方而來,集結前往祈雨的溪邊地點,稱為﹁遊車﹂。坐牛車出遊早是平埔族人節慶時的古老特色,先期記述台灣風貌的文獻裡早有記載。加蚋埔夜祭,至今還保留直這樣的古老習俗,用牛車載送長老前往祭場。
祈雨祭舉行的地點,選在村外口社溪的河床上來進行。傳統舊俗中,祈雨必須在有水的地方來舉行,族人相信偏僻的溪谷凝聚濕氣,祈雨比較靈驗。
在多種鳥羽做成的﹁雨王﹂前導之下,隊伍浩蕩地抵達溪邊的祭場,接下來就由法師和尪姨主導著祈雨的整個過程。備好檳榔、 、粄、傀儡粿、番薯、芋頭、酒肉等特殊的祭品,朝著地上的祈雨石祭拜、祝禱。
祭拜過程中最關鍵的部份,就屬﹁祈雨祭歌﹂的吟唱。加蚋埔僅存的一位尪姨回憶道,從前祖母輩的祈雨祭歌,總共要唱完一百二十種鳥的段落,才會落雨,現在,根本沒人能唱得完整。
這些嚴肅的儀式過後,就是最有趣的放生青蛙和山雞。族人認為放水流的青蛙是獻給水神,山雞則是獻給山神,奉獻山神的雞還不能隨便放,必須用浮木載運雞兒過河,送到對岸山神的領土才算數。
族人稱為﹁跳戲﹂的儀式是祈雨祭的壓軸,族人圍圈歌舞,唱著傳說中老祖傳授給村人的祈雨祭歌。唱的洪量、唱得感人,一直唱到天降甘霖。
﹁跳戲﹂是台灣西部平埔族群共通的特色,也有稱為﹁牽曲﹂或﹁牽田﹂,除了祈雨時要跳戲,晚上的祭祖夜祭,跳戲也是重頭的節目。族人圍圈踏著簡單的舞步,尪姨在中間讓族人輪流隱酒、用青葉灑水解厄,或是突然被老祖附身起童,縱身狂舞。
縱使舞步不再熟練,祭歌生疏依舊,族人對傳統祭典的堅持與復原,老祖似乎也知道。久未落雨的高樹,那一夜下了雨。
- Nov 19 Mon 2007 20:40
馬卡道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