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廣興、廣福、大路關寮這幾個客家聚落,規劃整齊的街道和古色古香的磚造客家宅地是給人第一眼的印象。正如許多地方的客家庄一樣,保守、勤勞、倫理,也是這些硬頸村落堂號上嗅得出的味道。高樹鄉的客籍聚落,和美濃一樣,同屬高屏地區六堆系統中的﹁右營﹂,鐘理和家族遷往美濃定居之前,就是高樹廣興村的居民。
這批清乾隆二年進駐高樹的廣東梅縣人,最早的落腳地點就在沿山公路線上的廣福村。村長葉進昌表示,日據時代時的一場大洪水,淹沒了這個聚落,於是一部的村人便遷往廣興與大路關寮另覓家園。
位於口社溪流進平地入口東方的廣福村,早期未建堤防時,常有水患肆虐侵襲,加上與東邊山區部落的對峙,時有偷襲攻打之慮,於是廣福村發展出了一種特殊的鎮村之寶,大石獅。
據葉村長表示,廣福村的第一隻石獅建於嘉慶年間,當時就是為了希望獅子能夠鎮住洪水,不再肆虐地方。甲午戰後的日據時代,又在老石獅前面立了一隻,為了慶祝台灣光復,第三隻石獅也被立了起來,舊地名﹁大路關﹂的廣福村,就有著三隻大石獅直排而立,形成庄頭最大的特色,人稱﹁大路關石獅﹂。
這三隻獅子身形碩大,眼凸嘴闊、面朝東方,重達上千公斤,十分威嚇。葉村長說,獅子面朝東方是要鎮住口社溪,山洪暴發時,獅子會發出吼聲向村民示警,一雙凸出的大眼,據說夜裡會發光,用來嚇走摸黑來襲的敵人。
最年長的一隻獅子,現在已經被移駕到村裡的媽祖廟前,與媽組同受村民膜拜,其餘的兩隻,還佇立在公路旁的田園間。傳說第二隻石獅曾被庄外的福佬人用法術定住,已經死掉,從第二隻石獅特別斑駁的身影中,這個早期閩客衝突所流傳下來的故事,似乎有那麼點真實。
每年的農曆九月二十九日,據說是石獅的生日,在這一天,村人會特地備上合獅子口味的生肉前往祭拜,讓石獅飽食一頓,聽來既傳神又有趣。路過廣福,你也別錯過這個石獅傳奇。
◆
- Nov 19 Mon 2007 20:40
高樹鄉1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