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這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,世代遙居世界盡頭的﹁格陵蘭人﹂,卻和來自亞洲的黃色臉孔,有一種莫名的親近。

 一路搭乘向北的海岸渡輪,途間抵達格陵蘭最知名的迪斯可島︵Disko Bay︶上的聚落Qeqertarsuaq,一如
每一個停靠港,乘客都有數個小時的時間上岸走走看看,這個正對著全世界最大冰河的村子,冰山就漂浮在海岸邊上,對應著色彩鮮豔的木屋以及成群飼養的格陵蘭雪橇狗;正安靜汲取這幅風景,一位圓扁臉龐、雙耳垂大的中年男人,滿面笑容,應是堅持到他家去坐坐、喝杯咖啡,即便,彼此的語言完全不通。

 隨身的書上說,友善、好客的格陵蘭人。

 誰是格陵蘭人?今天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島上,居民總數將近六萬,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有著黃皮膚、黑頭髮的外貌,在外形上應和著其餘百分之二十的白種歐洲人。

 很久以前人們稱他們作﹁愛斯基摩人﹂,在阿拉斯加的部族方言裡,意味著﹁吃生肉的人﹂,這個稱呼,在這裡不怎麼受到歡迎;人類學者則把他們名為﹁殷努伊特﹂︵Inuit︶,西海岸格陵蘭方言裡,正代表﹁人﹂的意思,﹁喀拉阿利特﹂︵Kalaallit︶則是另一個稱呼的字眼,﹁住在格陵蘭的殷努伊特﹂;而﹁格陵蘭人﹂︵Greenlander︶,則是今日最受喜愛的稱號。

 兩萬多年前,西伯利亞的原住民乘著皮舟渡過白令海,抵達北美洲的阿拉斯加,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,趁著地球氣候的溫暖期,這批移民的後代操舟追逐北極熊、野牛、北極兔等獵物,橫渡到格陵蘭西海岸,成為第一批抵達定居的人類。

 今天所見的格陵蘭Inussuk傳統,則是西元十世紀前後,從阿拉斯加一路向東到格陵蘭都找到的Thule文化演變而來,海豹皮縫製而成的獨木舟︵Kayak︶、捕鯨的魚叉、狗拉雪橇這些今天仍普遍使用的發明,正源自於這個時期的極地生活。 

 流傳於冰島的﹁薩迦﹂︵Saga︶史詩,則是窺視格陵蘭古老生活樣態的另一扇窗。

 冰島史詩裡這樣記載,西元九百年左右一位被迫遠離家園的冰島人來到格陵蘭東岸;約九十年後另一位冰島人再度來到格陵蘭,並且在最南端的岬角建立農莊,當他再度回到冰島時,詩人這樣傳頌著:﹁這個新發現的地方叫做綠色大地,他說,只要有個動聽漂亮的名字,這個國家就能吸引人們定居。﹂      

 於是,冰島人在格陵蘭部分地區建立殖民地,十三世紀,挪威也短暫地壟斷格陵蘭,不過受到氣候轉寒的影響,挪威的勢力並未停留長久,殷努伊特,又重新完整擁抱格陵蘭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avel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