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份記錄於一二六八年五月二日的史料,成為考據威尼斯嘉年華起始年代的重要證據;文件裡記載禁止參加化妝舞會的人從事「丟擲雞蛋」的遊戲。而當街「丟擲雞蛋」,正是嘉年華會狂歡的普遍戲法之一。
十四世紀初,共和國陸續宣布的新法令,目標指向遏止威尼斯居民愈來愈無止盡的「道德墮落傾向」,其實誰都清楚,真正的遏止對象是嘉年華的慶祝活動;一三三九年二月二十二日(對應起嘉年華傳統的「十一」這個數字,這個日子真是選得別具心裁),法律正式禁止居民穿著面具斗篷在夜裡遊走街上。
一四五八年一月二十四日頒布的法令規定:禁止男人假扮女性進入女子修道院。更有趣的是,一六O三年二月三日的宣言強調:重振女子修道院已然淪喪的道德操守。
由這些史料不難勾勒出這樣的歷史脈絡:第一,威尼斯的嘉年華早在十三世紀即已普及風行;第二,嘉年華的狂歡程度已經發揮到某種足以顛覆宗教的極致,而此時的宗教等於政治、權力、金錢,等同於一切。
一連串的法令禁止面具斗篷裝扮的威尼斯人會客修女,名義上是防止這些神秘的面具客隨身夾帶「具傷害性」的物品。後來甚至禁止面具客進入教堂,之後更擴大解釋為「衣著猥褻」者禁入教堂。

具關鍵性的一六O八年八月十三日,共和國當局的十人議會宣布:終年均以面具斗篷穿著的人與公然威脅共和國同罪,為了避免不道德行為的可怕後果,從今以後,只有在嘉年華期間及「官方宴會」的場合,才准許穿著面具斗篷。
如果違背這些禁令呢?當然是懲罰。男人,兩年的監禁之外,還要服役船艦的搖槳苦力十八個月;至於違背這項禁令的女性,則是遊街示眾,從雷雅多橋一路鞭打到聖馬可廣場,然後綁在廣場兩尊巨大石柱之間受盡眾人嘲笑。不論男女,刑罰之外,還要付給十人議會五百里拉的罰款,然後逐出威尼斯城,四年之後才准許回來。
由此顯然可見,原來戴面具搞神秘的行徑,曾經是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流行常態,耗費了多少力氣才抑止住這般風俗。然後,當局三令五申的諸多禁令,也明白留下了幾道特例:齋戒月前的嘉年華期間是留給普羅市民的,而正式的宴會,則留給制訂禁令的王公貴人享用。
一六五八年一月十五日,十人議會以書面出版的方式,再一次重申並且確認了這項面具禁令。接下來,甚至更嚴格的宣告:法定的嘉年華期間,禁止面具斗篷裝扮與具有宗教性的穿著同時出現,也不允許面具客進入任何與基督聖潔有關的場合。同一道禁令中並且載明,正午前不得響起慶祝的鼓聲,尤其禁止各種形式的舞蹈出現在法定嘉年華以外的時間。
到了一七O三年,面具客的裝扮了已然消失於威尼斯。
緊接而來的共和國沒落以及歐洲版圖動盪,威尼斯幾度易手於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與法國的拿破崙之間,戴面具穿斗篷的禁令執行地更加嚴苛;十九世紀的大革命風潮,更教這些享盡特權的貴族四散逃匿,空留一幢幢日漸下沉的Casino(指的是義大利貴族的私人別墅)。
自此之後,威尼斯,便再也不是昔日的「嘉年華之城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avel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